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多层次生鲜电商模式有哪些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多层次生鲜电商模式有哪些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农业新媒体商业模式?
主要有四种模式
1.互联网销售模式:互联网销售模式就是农产品经营者借助互联网工具销售农产品,此模式去中间化、帮助消费者降低购买成本。同时,互联网消费农产品模式还会连接需求,对农产品生产端带来改变,***农业生产革命。
2.订单制模式:订单制其实是会员制的一种升级版本,会员以大型加工企业为主,产量符合企业生产需要,主要是规模种植。粮食大多针对精细加工的企业,水果针对水果深加工及饮料企业。
3.农超对接模式:农产品基地或者农业公司与超市合作,***用直供或者采购的方式合作。农产品基地为超市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,超市负责销售。
4.配送直销模式:农产品基地与高校、饭店、机关食堂、大型社区等对农产品需求量大的单位进行农产品直供或配送。
第二届农业新媒体联盟年会盛典会议由农业新媒体联盟主办,微博县域联合主办,禾大科技、金旭日公司协办,北方农资周刊、农业行业观察、农地圈、新农资360、云种养等承办。来自今日头条、西瓜视频、一点资讯、清博大数据、骏景农业、巧妇9妹、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、猪业观察、一条农资等近200位媒体平台、农业自媒体人和企业齐聚一堂,共议2019年农业新媒体新玩法和新思想。
也是从自身的优势***切入,总览这个市场,主要有三种经营业态。
第一种是B2C模式
这也是目前电商领域里最主要的经营业态,如顺丰集团的顺丰优选、本来生活网、沱沱工社等。
此类模式里又分两种经营形式,一类是纯B2C,即自身不种植、饲养任何产品,所售卖的产品均来自其他品牌商和农场,典型代表是顺丰优选、本来生活。另一类是"自有农场+B2C",即企业自身在某地区承包农场,亲自种植瓜果蔬菜、饲养鸡鸭牛羊等,然后通过自建B2C网站的方式直接销售给消费者,因此其所售卖的产品多是自己的产品,当然为了丰富产品也会整合少量其他农场或品牌商的产品。
顺丰优选定位在高端进口食品及生鲜,价位也比较高。尽管顺丰优选不差钱,并有很强的物流配送能力,但并没有非常激进的迅速扩展,而是延续了顺丰一贯低调、稳健的做事风格,走得相对谨慎,今年2月26日,顺丰优选在站稳北京市场后,开通了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的业务,根据Alexa统计数据显示,顺丰优选单天的IP在4万左右,如果按照5%的平均转换率来计算,顺丰单天的订单量应在2000单左右。但能否盈利和客单量并没有直接关系,取决盈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"客单价",即客单价越高盈利的可能性越大,客单量只能依靠规模效应来降低综合成本,单天2000单显然也无法形成规模效应,而客单价在200左右,相对其20-30元/单的配送成本,想盈利更是不太可能,更何况生鲜类食品还有高达20%甚至更高的产品损耗。
生鲜电商,死多活少,“前置仓+到家”模式走的下去么?
互联网大佬们提出了一个概念,互联网的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,这个产业互联网如何做?由谁来做才可以做得成功?我认为产业互联网一定要熟悉这个产业的人,仅仅懂互联网的人是做不成产业互联网的。以我的观察目前做农产品电商的都是懂互联网而不懂传统的农产品[_a***_]的人,失败是正常的,不失败才不正常。
看到一个电视节目,一个24岁的小女孩在朋友圈卖农产品拿到了融资,我很奇怪,你在朋友圈卖大***,卖给谁?你的目标顾客是家庭对吧?他一次买多少斤?十斤还是五斤?市场8毛直接买回家,你也8毛一斤再加一块钱的运费1.8一斤,消费者会要你的大***?这样的商业模式也被资本看好了。自然是失败收场。
农产品有几个特点:单价低,质量标准不同意,需要保持新鲜,小规模运输成本太高,消费频率特别高,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,一般快递物流公司都需要中转,中转一个是慢,二是很容易产生破损,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不适合小规模电商。农产品的电商一定要以大规模的运输的模式为主,也就是产地到批发市场,这样的平台没有,农产品电商很难做成功。
我们在2016年转型移动互联网的时候设计过一个农产品的电商平台,我们分为产地市场,批发市场,零售市场和订单农业。我上平台一搜离我500公里的麻城的桃子最便宜,5毛一斤,我看评价不错,我放心的支付了十吨一级桃子在平台,三天后到货了,我验收是一级损耗也在承诺的范围内,我确认对方收到货款。我们规划到配送的时候发现配送要烧钱,于是放弃了,做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30%的物流配货软件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“51快配”app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层次生鲜电商模式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多层次生鲜电商模式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