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红海电商新模式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红海电商新模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跨境电商如何在红海中生存下来?
如果是进口跨境电商,可以关注我最近在头条发的《进口跨境电商怎么做?新零售或许是最好出路》,从整个跨境电商大背景趋势、国家政策、消费升级、技术变革等层面,分析跨境电商的出路和新零售解决方案。
如果是出口跨境,我觉得可以找一些行业内有名的顾问,对公司战略、模式及平台的运作,进行全面诊断和建议,这点我觉得华南地区自由鸟电商学院做得不错,尤其是对eBay、亚马逊等平台的独到见解,以及多年平台运作经验赋能跨境电商企业,更好在红海中生存、发展,深得好评。
个人见解:
1.公司做好成本的控制,运营,运作的开支预算。做有计划的方案。
2.如果是做出口的,市场调查,数据分析要做好。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好分析,如是自己的品牌,那就要根据客户的反馈,做出商品的改变。应求客户的需求。
3.如是做进口的,选品很重要,当下的暴涨热点商品。
4.对于B2C,渠道推广很重要,面向的是C端客户,那么,怎么让更多客户移动端曝光,转化,很重要。
(个人见解,希望补充,讨论)
社交电商尚未退场,社交新零售已成红海,如何跳出互联网的牢笼?
如果不转变思路,电商总是会在红海中!
转变什么思路呢?举个例子
目前所有谈到电商时,大家都默认了是用户在为自己购买产品,也就是说默认了【用户知道买什么】。
事实上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【用户不知道买什么】。
那什么时候会出现【用户不知道买什么】呢?一般出现在用户为他人而消费时,例如最典型的就是【请客】和【送礼】。
现在,大家仔细想想看,当出现这种情况时,我们现有的所有电商们,能不能解决呢?
很显然,不行。你不知道自己要买什,就没法进入商品页面,没法添加购物车,没法下单付款,电商也没法给你送货。
当然,现在的电商也会给你“变通”的解决方案——各种导购。可是,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电商生鲜仍有新势力加入,未来的格局会如何改变?
目前生鲜电商渗透率非常低,盈利的平台紧有百分之一,生鲜也是电商最后一片红海,至于怎么打开这个市场必须要先从消费者身上找突破口,盲目的跟着现有的生鲜电商平台走那是走不长远,况且你也没有这么多资金烧,对于未来格局会以阿里巴巴的河马生鲜,永辉的超级物种,还有京东的7FRESH生鲜巨头为主。其余没有巨头扶植的平台只能跟线下合作,具体就不一一说明了。主要以客户为突破口从中脱颖而出。
百度进军生鲜电商,它能实现弯道超车吗?
百度做电商可以说是屡败屡战,永不言败,有这个心态还是要鼓励的。
为什么百度要再次尝试做电商
很简单,首先百度有很强大的搜索入口,购物一直是线上搜索中占比非常高的组成部分。
根据CNNIC的《2016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调查报告》,截至2016年12月,手机搜索用户中购物、团购类搜索的使用比例最高,渗透率为81.7%;其次为综合搜索,使用率为81.5%;视频、新闻类搜索的渗透率也均超过70%。在PC端也呈现了类似的现象。截至2016年12月,73.9%的PC搜索用户在工作、学习场景下使用搜索,其次是在网上购物时,比例为64.9%。
线上营销是百度最核心的业务,其中贡献8成的营收。这其中电商广告又占重要位置。在刚刚结束的百度18Q3分析师电话会议中,CFO余正钧披露,医疗、普通零售业(电商等)以及特殊零售(主要是大学教育),是业绩前三的广告类型。
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要再次尝试做电商了。
为什么百度选择生鲜电商
综合各方[_a***_],2017年线上生鲜市场约1400亿左右,增速在50%以上,线上渗透率约8%。更重要的是,不同于京东之于家电或淘宝之于服饰,生鲜电商尚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巨头。因此,百度选择以生鲜为切入口并不算意外。
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,线上购买生鲜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。收入越高的家庭在网上购买生鲜食品的频次也更高。家庭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用户中,每周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在4次或以上的占比高达36.8%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海电商新模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红海电商新模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